欢迎来到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020-3828 83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责任

南方日报:职责担当 共克时艰

发布时间:2020-03-12 点击数:366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金川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防疫举措,以饱满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专业精神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坚决扛起了环境企业的责任与担当。3月11日,南方日报对金川进行了专版报道,以下为报道内容。


   在梅州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不需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病人,但感染的概率却和医务人员一样高;他们虽然不需要使用医疗器械,但每天都会接触沾有病毒的医疗器械;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只要一个电话就要马上到位……他们,就是负责处置医疗废物的梅州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我们也知道这个工作有风险,也会害怕,但是必须有人来做,我们不能退缩。”面对记者的采访,梅州市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负责处置医疗废物的工人说,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抗击疫情的防线。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战疫逆行者日均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近1吨

   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负责梅州市27个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和医学留观点的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每天要处理的医疗废物近1吨。

   下午2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人王浩林从位于兴宁市径南镇白石村的医疗废物处置站出发,开始一天的医疗废物收集工作。

   “我既是废物处置站备用司机,也是车间技术人员。”王浩林说,废物处置站工人不多,每个人都是“全能型选手”。“比如我,有时候负责到医院收集医疗废物,有时候负责焚烧废物。”

    新冠病毒会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即使医疗废物已经使用特定的废物桶装好且消毒密封,但作为距离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人,防护工作依然不能马虎。

   “每天都要与沾有病毒的医疗废物打交道,把防护工作做仔细,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只见王浩林打开防护服的包装袋,把服装抻一抻,卷起裤角把脚伸进去……动作快速且娴熟。

   防护工作做好之后,记者跟着王浩林出发了,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梅州市人民医院,这里收治了9名新冠肺炎患者。

   当天公司派去收集医疗废物的只有王浩林一个人。“疫情期间大家都很少出门,去医院看病的人也少了,医疗废物日产总量也下降了,像今天这一趟车跑下来,医疗废物估计只有120多斤。”王浩林说,最少的时候是一辆车能装100斤医疗废物,多的时候能装差不多1000斤。

   下午3时,王浩林到达市人民医院。医院门口,“全副武装”的医院工作人员早已将医疗废物打包装好。

   记者观察到,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桶总共有四个类别,普通型损伤性医疗废物、普通型感染性医疗废物、新冠肺炎损伤性医疗废物和新冠肺炎感染性医疗废物。

  “日常的医疗废物分为损伤性医疗废物和感染性医疗废物两种,疫情期间我们公司新增了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这两种医疗废物的分类,并会在箱子上贴上‘高危’的标志。”王浩林说。封箱、称重、签字之后,王浩林便开始将废物桶搬运上车子的后箱。

   两个废物桶加上桶内的医疗废物共约60斤,为了省力,王浩林将废物桶立起,桶与地面形成约45度的角,然后将桶拎上车后箱。整齐排列后,王浩林开始对车后箱进行消毒。

   看似简单的动作,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翼翼。“一趟下来跑四五个点是挺正常的,医疗废物多的时候,一桶就有60斤。如果单纯用蛮力会非常累,手发软把桶摔开了,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虽然医院已经对医疗废物进行一次消毒,但为了安全起见,把废物桶装好之后,还需要对后箱再一次进行消毒。”王浩林说。

  上车前,王浩林拿着酒精对自己再次进行消毒,之后便前往下一个点。“一般下午2时出发,6时半左右回到站里,在这段时间内防护服必须得穿在身上,口罩也得戴好。”王浩林说。长达4个多小时不能喝水进食、出汗不能换衣服、呼吸也不是那么流畅,谈到这些,王浩林微微一笑:“都习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能坚持,我也能。”

  工作环境恶劣面临被扎伤的风险

  下午6时30分,王浩林回到医疗废物处置站。当脱下防护服时,衣衫已经湿透。

  王浩林的同事温东洪接下了王浩林的工作,他需要把装在车后箱里的7个垃圾桶搬运下来,然后把密封好的箱子拆开,将医疗废物倾倒进焚烧炉中。车子后箱打开后,他的第一个动作是对车厢内进行消毒,从出发到现在,这已经是车子第7次消毒了。

  用刀将封箱的胶带划开,一股奇怪气味从废物桶里传出,与消毒水的刺鼻味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想象中不同吧,除了酒精味、血腥味还有一股别的味道。”温东洪笑着说,新冠肺炎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患者使用过的所有东西,都被标记为高危传染物,包括餐具、食物残渣。“除了注射器、针头、纱布等这些常见的医疗废物之外,装废物的袋子里还可能有患者吃剩的饭菜,闷在袋子里一个下午,馊味特别重。”

  让人避之不及的味道,温东洪却习以为常。“工作总得有人做吧,我们不做谁来做呢?”温东洪一边搬着废物桶,一边说。

  装医疗废物的袋子总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扎得紧紧的。梅州市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经理刘艳霞表示,打包严实,既是为了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避免二次污染。“手术刀、注射器等这些医疗废物比较锋利,容易将袋子划破,在拆卸的时候容易被划伤,所以包装既要扎实,工人在拆卸的过程中也要戴上两层手套。”刘艳霞说。

  持续工作12小时凌晨4时的梅城是常见风景

  医疗废物处理的最后一步,便是焚烧。

  接近1吨的医疗废物放入垃圾焚烧炉后,将经过长达12至16个小时的焚烧。“医疗废物需要日清日结,焚烧会持续整个后半夜。”刘锦标说。作为金川医疗废物处置站的总统筹,刘锦标对整个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了若指掌。“焚烧的温度在850℃至1100℃之间,焚烧的时间要充足,保证所有的医疗废物烧尽。”刘锦标补充道。

  在焚烧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必须保持全神贯注,保证温度、压强的稳定。“焚烧之后是灰渣固化,这个过程中如果机器出现问题,技术工人需要及时报告。”刘锦标说,“焚烧后,75%的物质可以气化,剩余25%的残留物,将作为生活废物转运到专门机构,进行填埋。”

  截至到3月7日,梅州市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处置疫情医疗废物总量350.9吨,其中疫情医疗废物23643.27公斤,派出专车220车次,行程约32500公里。

  “网上常常有人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凌晨4时的城市?其实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刘锦标打趣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金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全部工作人员取消休假,无一人缺席,所有疫情有关的垃圾都做到了当日收集、当日转运、当日优先处置、专车专送,并优化运输线路,最大限度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努力守卫阻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

  卸下所有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桶,离开医疗废物处置站时,王浩林再次对车辆进行消毒。“虽然这些工作简单又枯燥,而且面临着巨大的传染风险,但大家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个人说要离开。”王浩林说。

  看着王浩林工作的背影,刘艳霞在一旁对记者说,“做这份工作不容易,很多人都戴有色眼镜看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个收垃圾的,但我觉得他们非常伟大。”


点击下方链接南方日报原文网址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3/11/content_7872360.htm